我是一位來自農村的基層代表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“把‘三農’工作作為壓艙石和戰略后院”,我感到特別振奮,這表明扎根農村大有可為。
做到“產業興旺、農民增收”,我覺得首先需要一批懂技術、懂市場、懂管理而且愿意扎根農村干事創業的人才。今年兩會,我提交了一個關于建設高水平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的建議。希望各級黨委、政府能進一步出臺政策,對農業新業態、新模式加以扶持,鼓勵引導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到綠色發展、創業富民的事業中來,想方設法為農村留住人才、吸引人才,帶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。
帶領農民致富是我20多年來一直努力的目標。1995年,我就帶著村里的鄉親們開展來料加工業務,幫助農民增收。去年我們衢州柯城區九華鄉上彭川村的農民自發成立了農民互助會,我當了會長。這么多年在農村,我發現有一些農民思想保守,不容易接受新觀念。我們需要讓他們看到,同樣一個村,同樣一批人,同樣一片地,視野、角度、站位不同,種植方式和營銷方式不同,農民的收益也將是不同的。我們互助會在土地的使用權上動腦筋,把偏遠山區的農戶組織起來,和他們合作種植有機蔬菜水果,發展訂單農業。2018年8月,第一批玉米和黃瓜上市了,每半畝地就能讓農戶增收六七千元。
我覺得,只有農民收入提高了,才能激發年輕人回鄉創業的熱情,吸引更多年輕人到農村來干事創業。如果能有一支“永不撤退”的懂農業、愛農村、愛農民的鄉土人才隊伍,那么我們的鄉村振興就一定能早日實現。農民的口袋鼓起來了,那他們作為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。我希望在未來,能夠有越來越多的新生代農民加入到鄉村振興的事業中,推動農民增收和農業現代化,讓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。